在焦化廠的生產過程中,新投產的搗固焦爐容易出現焦側塌焦的嚴重問題,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從人員、設備、工藝及管理等幾個方廈進行分析探討,從而找準焦側塌焦問題的根源所在,降低焦側塌焦率.
原因分析
1.操作人員搗固煤餅經驗不足
投產的新焦爐,所用的裝煤工藝與頂裝煤不同,新焦爐采用的是5.5搗固焦爐,裝煤方式的由頂裝煤改為側裝煤,具體是使用21錘微移式搗固錘進行操作,將煤餅搗實搗成餅狀,推入炭化室進行煉焦。
操作人員對搗固技術不熟練,不能及時掌握搗固要領,所U在搗固煤餅時,煤廂前部所給的煤料,因為搗固錘移動的原因,在搗固過程中要比中、后部的煤餅搗固的次數少,導駑:前部煤餅的密度小,產生的膨脹壓力相對較小,不能使煤粒間靠的更緊,煤科之間的粘結性低,所以膠質體質相產物廖:形成的界面結合較弱,而導致成焦后,焦側焦餅在摘門時,:受到震動而坍塌。
2.焦爐炭化室底部與搗固裝煤車托煤底板標高相差較多
在焦爐投產初期,由于焦爐在切筑、烘爐和焦爐鐵件安裝均沒有嚴格按規定要求進行,導致每一個炭化室底都的標高與相對應位置上搗固裝煤車的托煤底板標高不在規定的誤差范圍內,在一般情況下,炭化室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在膨脹過程中,不能同步進行,個別炭化室的膨脹率小于標準膨脹率,使得在同一標高下搗固裝煤車裝煤時,因托煤底板與炭化室底部間距增大,往往煤餅在進入炭化室2—3米時,因為煤餅自身壓力的作用下,托煤底板前部下沉.在煤餅2—3米處產生一道裂縫,裂縫有寬有窄,寬的達到70一80mm,在焦餅成熟后裂縫前端靠近爐門的焦炭在摘開門時,產生坍塌現象。
3.托煤底板與焦側爐門之間的安全距離較大
新設備在沒有完全調試合格后就投入使用,使得搗固裝煤車的托煤底板限位編碼器頻頻出現故障,導致托煤底板超出行程而頂壞焦側爐門,造成重大損失,為了降低此事故的發生率,將托煤底板前端與焦側爐門之間的安全距離增:k,目前為150mm。這樣就造成煤餅在成焦過程中,所產生lI勺膨脹壓力作用在焦側煤餅上,煤餅沒有反作用力,使的焦側lm左右的煤餅結焦時,互相粘結不牢,產生的里行氣順著松散的煤塊間上升,導致此段煤餅之間的間隙相對增大.成焦后,焦炭松散,在摘門后發生塌焦現。1.zI對焦爐鐵件管理不重視
焦爐鐵件在安裝完畢后,經過一段時間的生產,需要對鐵件全部進行調節,包括爐門、刀邊彈簧的調整,爐門框鉤頭螺絲的調節及更換,以及爐柱彈簧和縱橫拉條的調節。調節不及時,就會發生焦爐砌體膨脹不均勻,個別護爐鐵件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如果是爐門刀邊和爐門柜出現跑煙冒火現象,再加上上升管壓力時高時低,不能穩定在正常的范圍內,導致炭化室出現負壓現象,從爐門和爐門框的縫隙吸進空氣,使得焦側爐頭焦炭發生“化焦”現象,在摘門后也易造成塌焦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