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船舶排放已成為全球港口和海域的主要大氣污染源。數據顯示,一艘大中型集裝箱船70%負荷航行產生的PM2.5相當于21萬輛國四卡車的排放量。國際海事組織(IMO)委托咨詢機構調研預測,到2020年,全球船用燃料油消費量約3億噸。為減少船舶硫氧化物排放,IMO《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規定,從2020年1月1日起,全球船用油硫含量上限必須從3.5%降低到0.5% ,大幅下降86%。此項“限硫令”,將給全球船用油市場帶來巨大變革,從根本上改善港口、海洋和全球環境,同時也將給煉油企業帶來機遇和挑戰。中國作為IMO的A類理事國,率先行動,于2018年10月在長三角地區實行限硫控排,今年1月1日提前在沿海實施限硫控排行動,比IMO規定提前了一年。
中國石化積極推動全球航運綠色發展,給出“中國方案”。該公司提前于2017年開始低硫重質清潔船用燃料油生產研發準備工作。生產方面,布局鎮海煉化等10家臨近沿海的煉油企業開展資源生產,其中上海石化、金陵石化、海南煉化等3家企業已生產出符合限硫規定的產品供應市場。網絡建設方面,目前在上海和浙江區域港口已經具備了低硫重質清潔船用燃料油供應能力,2020年1月1日前,將在國內主要港口全面供應合規穩定、綠色環保的低硫重質清潔船用燃料油,同時將在新加坡、漢班托塔、ARA區域(安特衛普-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等全球50多個重點港口具備供應能力。
中國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表示,控制船舶排放污染是一場全球范圍的藍天保衛戰,生產和供應低硫清潔船用燃料油是惠及全球的綠色行動,需要全球各國共同行動。對中國石化而言,這既是挑戰,更是為中國及全球海洋大氣污染防治貢獻力量的難得機遇。作為世界最大的煉油公司,中國石化煉油技術先進,主力煉化企業臨近沿海、沿江船用油消費市場,有能力、有優勢實現低硫重質清潔船用燃料油的規模化生產, 全力為中國及全球海洋大氣污染防治貢獻力量。
目前,中國石化已完成全球低硫清潔船用燃料油的供應保障布局。中國石化燃料油銷售有限公司是中國石化旗下從事全球船供油業務的專業化公司,該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劉祖榮表示,中國石化已構建完成覆蓋國內沿海港口的經營網絡,在海外40多個重點港口具備供油能力。中國石化堅持“每一滴油都是承諾”,在生產中嚴把質量關,致力于打造低硫重質清潔船用燃料油品質標桿。
另外,中國石化旗下的長城潤滑油也配套推出了適用低硫清潔燃料油的船用發動機油產品,并通過了國際知名船用柴油機制造商OEM認證。
2000年以來,中國石化投入3000多億元用于油品質量升級,用十幾年時間走完歐美二三十年的路,目前已在全國供應清潔的國六車用汽、柴油;2015年自主研發的生物航煤在國內首次實現商業飛行成功,2017年又成功實現了首次越洋商業飛行;在河北雄縣成功打造我國第一個地熱供暖“地熱城”,“十三五”期間將建成20個“地熱城”;2017年建成我國首個百億方大型頁巖氣田—涪陵頁巖氣田,使我國成為北美以外世界上第三個實現頁巖氣商業化開發的國家;提前于2017年啟動低硫重質清潔船用燃料油生產研發準備工作,目前已生產出符合國際海事組織品質要求的資源供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