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崔趙蕾 張波
今年初以來,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焦化廠堅持以內部市場化為主線,以精益管控項目、模塊化建設、標準化作業為抓手,“固化、細化、強化”整體工作,狠抓部署落實,實現了精益管理體系與生產經營全過程有機融合。
1月~9月份,該廠共生產優質焦炭278.37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72.3%,實現化產品銷售收入6.27億元,利潤8100余萬元,較好地完成了各項任務指標。
優化設計,固化“中心+模型”
該廠對指標考核體系進行優化設計,形成以焦炭利潤為中心的煤焦系統利潤考核模型、以化產品利潤為中心的化產系統利潤考核模型、以服務利潤為中心的生產輔助系統利潤考核模型“三大考核模型”。模型建立后,該廠按照焦炭生產、化產品生產、生產服務類單元的性質,將試點單位經驗模式全面復制推廣,實現模型固化、快速復制、全面展開、整體提升,取得了良好經營績效。
該廠不斷細化考核指標,強化日常管控和信息交流,嚴格落實生產分析與復命制度;加大日常關鍵生產指標及崗位標準化操作的抽查力度,準確掌握生產實際情況,及時糾偏,督促整改;定期對原料煤配比執行情況和粉碎機運行情況進行檢查、調試,穩定配合煤細度,提高配合煤堆密度。
該廠積極開展焦爐單產攻關工作,對備煤新區5號、6號粉碎機進行了適應性改造,改善了粉碎效果,提高了配合煤堆密度;建立進廠單種煤質量體系數據庫,從源頭把控進廠煤質量,為后續配合煤質量波動提供診斷依據;完善了焦爐單產分析數據模型,將焦炭產量與原料煤質量、配比結構、裝煤量、皮帶計量等指標關聯分析,查找規律,及時進行診斷攻關,確保焦炭產量、質量穩定。
該廠認真總結梳理近年來精益實踐推進中形成的先進方法和典型案例,固化經驗成果和工具方法,轉變原有管理方法和理念,提升精益運營管理體系的成熟度,驅動企業各管理環節高效運行。圍繞效率提升、成本優化、質量改善、產量提升,該廠抓關鍵環節和瓶頸問題,多層級深入推進、全工藝流程覆蓋,確保現場診斷工作的扎實落地,提升經營績效。
突出關鍵,細化“措施+落實”
該廠以數據為依據,以績效為支撐,完善考評措施,落實指標考核;通過采取方案研討、月度推進、走線調研、分檔考評、獎勵兌現等措施,切實解決“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無果”等問題,推進市場化工作深入落地。
找準癥結點,抓住“三關鍵”(關鍵少數、關鍵部門和關鍵支撐)。該廠抓關鍵少數,將車間、科室主要領導收入與本單位的經營績效掛鉤,用績效說話,拉開收入差距,提升中層人員的貢獻度。該廠抓關鍵部門,結合各科室工作特點和性質,在科室實行內部市場化考核,對機關人員所負責績效指標進行考核,掛鉤收入。該廠抓關鍵支撐,對備煤三區配煤系統、干熄焦提升機系統等關鍵過程計量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加強皮帶計量秤及廠內其他計量設備的管理,提高管控水平。同時,該廠持續推進精益改善項目,不斷開展黨員課題攻關等,提升黨員職工學精益、用精益的能力,真正發揮先進模范帶頭作用。
細化成本管控,狠抓關鍵指標。該廠不斷完善和細化各生產崗位的內部市場化考核指標,將責任落實到每名崗位職工,讓其樹立“指標決定收入”的績效觀。該廠對配合煤成本這一關鍵指標進行分解,深入查找制約指標提升的癥結點,重點加強對配煤準確率、每月原料煤盤庫等的檢查、管理、考核,確保進廠煤總量盈庫、單種煤均衡。該廠運用多種精益管理工具,制訂科學合理的指標管控體系,對產品質量、動力能耗、各項費用進行業績跟蹤考評,定期對原料煤成本狀況和焦炭質量綜合分析,及時做出調整,拓寬配合煤結構優化空間。
前9個月,該廠工序成本累計比計劃降低近200萬元,挖潛降本1500余萬元,圓滿地完成了目標任務。
補足短板,強化“融合+導向”
該廠以內部市場化為原生動力,推動專業管理與精益運營深度融合,切實彌補生產經營中的短板。其中,全流程、抓關鍵、謀實效、系統策劃公司級3項診斷課題和廠級4項自主診斷課題落地推進,積極鼓勵車間、崗位自主診斷工作的推進。
該廠以問題為導向,不斷完善生產工藝管理制度體系,定期開展焦爐爐門煙火專項檢查、焦爐生產過程煙塵排放督察等工作。同時,該廠認真梳理、全面把握生產中的難點、重點,集中優勢技術力量開展拉網式診斷。該廠通過問題管理模式,查找并治理能源介質各類跑冒滴漏87處,有效地提升了能源介質指標管控水平。此外,該廠創新構建了焦爐煤氣發生、焦爐竄漏率、焦爐熱平衡、凈化回收運行4個分析測算模型,促使煤氣系統持續改善,有效地提升了生產精益管理水平。
針對前期煤氣消耗出現波動的情況,該廠集中優勢力量組成速贏診斷團隊,開展煤氣消耗現場診斷工作。他們通過對煤氣消耗設備進行走線排查、消耗量分析等,發現了“焦爐耗煤氣量占比為96%,各焦爐燃耗差別較大”等關鍵問題。緊緊抓住焦爐這一煤氣消耗的“牛鼻子”,他們建立了焦爐加熱能源平衡模型,識別出6種能源輸入項。針對焦爐炭化室、燃燒室之間的煤氣道受爐體膨脹影響易出現竄漏,影響煤氣燃燒效率,造成煤氣浪費的情況,該廠及時調整噴漿料配比,改進噴漿方式,加強對煤氣竄漏的預知預控,大大降低了竄漏發生的概率。
同時,該廠引進自動測溫技術,建立自動測溫系統,加強直行溫度測量調節,優化降低焦餅中心溫度,減少煤氣消耗;增加廢氣自動檢測設備,大大提高了廢氣測量調節的準確性,為焦爐加熱過程的空廢氣控制提供了有效技術支撐。
通過診斷工作的扎實推進,該廠共發現和制訂精益改善項目24項,其中公司級推進項目11項,廠內自主推進項目13項,潛在效益7000萬元。截至目前,大部分項目落地實施并取得良好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