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肖華堂)《中國冶金報》記者從烏魯木齊海關獲悉,今年前三季度,新疆口岸進口鐵礦砂同比增長46.2%,進口鐵礦砂及精礦貨值達19.5億元。阿拉山口口岸進口鐵礦砂及精礦尤為突出,對同期該鐵路口岸進口貨運量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82.5%。
近幾年,新疆鐵礦資源開發在“生態優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指引下,按照國家相關部門的要求,有序退出了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水源涵養地和軍事管理區等;通過整治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活動,關閉了一批“小、散、亂”鐵礦山企業;在生態優先的新形勢下,對自然保護區內礦產資源開發進行嚴格限制,彌補礦產資源開發遺留下來的歷史欠賬。這些舉措使得鐵礦資源產量大幅減少,供需矛盾緊張。鐵礦資源供求矛盾突出的問題,將是今后長期存在的問題。依托新疆獨特的地緣優勢,從周邊國家進口鐵礦砂,成為新疆利用資源多元化的一個重要選擇。
統計表明,哈薩克斯坦為新疆鐵礦砂主要進口來源地,自蒙古國進口鐵礦砂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鐵礦砂主要從阿拉山口口岸入境,從該口岸進口的鐵礦砂占到新疆進口總量的近80%;其次是從蒙古國進口鐵礦砂,通過哈密老爺廟口岸進口的鐵礦砂約占進口量的20%。近年來,阿拉山口海關持續釋放改革紅利,開展《國際公路運輸公約》試點業務,提升貿易便利水平;推動實施匯總征稅、企業自報自繳、船單歸并申報等便捷通關措施;對進口鐵礦砂和精礦以及錳礦砂等采取“先放后驗”的監管方式,使得進口鐵礦砂在阿拉山口口岸停留的時間大大縮短。
海關人士指出,針對今年進口鐵礦砂值得關注的問題建議:一是密切關注口岸鐵礦砂進口情況,通過全方位、多途徑了解市場動態及價格行情,加強對國際、國內市場鐵礦砂供需狀況和價格走勢的監測分析,特別是要密切關注國際礦山情況,及時掌握市場動態及價格行情,幫助企業預測和應對市場變化風險;二是加強對我國期貨市場的建設和引導,加快推進國際化進程,引導更多境內外交易者參與其中,提升進口鐵礦砂定價話語權;進一步加強廢舊鋼材的循環利用,使廢鋼資源成為鐵礦砂資源的重要補充,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鋼鐵產業鏈;三是積極推動鐵礦砂進口的多元化發展,增強鐵礦砂進口靈活性,保持并發展我國新疆與周邊國家的良好經貿關系,利用地緣優勢進一步拓展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印度等國家的鐵礦砂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