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游煤礦復工進度受阻,加之年前港口市場庫存已經處于相對低位,坑口、港口市場價格紛紛上漲。截至2月18日,易煤指數北方港5500K平倉價格上漲15元/噸至575元/噸。
談及推動本輪上漲的主要動力,易煤研究院研究員楊潔認為,主要在于北港市場煤緊缺、市場需求集中釋放、上游開工以及物流運輸狀態較差等因素。他表示,受春節假期及疫情影響,北港調入量大幅下降,導致節前本就低位的北港庫存進一步下降,市場煤量吃緊。截至2月19日,環渤海港口庫存合計1505萬噸,較2019年10月底高點減少1000萬噸。在疫情影響下,鐵路及公路運輸受限,兩湖一江、山東等地部分電廠存在補庫需求,加之部分長協煤量較少或無長協量的中小電廠以及非電終端的節后補庫,進一步推動了市場的看漲氛圍。節后初期,坑口僅國有煤礦在產,且產能利用率偏低,以長協保供為主,區域間長途車輛流通遇阻,大秦線運量徘徊于80萬噸/天上下,港口流向市場煤量稀少,導致市場對于供給的擔憂不斷增加,價格看漲預期較強。
“不過,進入2月中旬后,隨著上游煤礦在“保供”壓力下陸續復產,而下游需求遲遲未見恢復。雖然坑口市場仍然維持相對強勢,但港口市場預期已再次走弱,港口價格維持高位振蕩。”楊潔告訴期貨日報記者。
據記者了解,在非常時期,為深入了解一線煤炭市場情況,易煤網于2月12日在線上舉辦了2020年首場調研會議,來自大型煤礦、站臺、貿易商、港口、電力及煤炭進口商等六個產業鏈的相關企業負責人,分別從上游、港口、終端及進口幾個方面介紹了疫情期間市場的相關情況,并為用戶答疑解惑,帶來了最新的一線信息。
從市場調研及大數據分析來看,供給開始恢復,釋放積極信號。楊潔告訴記者,2月初,國家能源局、發改委兩次發文,要求統籌疫情防控和煤礦生產,加快組織煤礦復工復產,優化調運組織和產運需銜接,嚴格執行煤炭中長期合同及"基準價+浮動價"定價機制。國家能源局于2月18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煤礦復工復產加快推進,全國煤礦產能復產率超過70%,煤炭產量穩步增長,預計至3月坑口市場將出現明顯提升。
“不過,需求恢復存在時間差。”楊潔表示,下游企業復工與實際負荷存在差異。全國各地疫情防控力度不一,實際復產狀況差別較大,一線城市、央企以及民生保障型企業復工率較好,從全國范圍來看,工業企業實際復工進度遲緩。此外,即使企業復工,其產能利用率也尚未恢復,以50%的開工率和50%的負荷來計算,實際能夠釋放產能僅有25%。同時,外地人員返程后,多數有硬性的隔離要求,導致實際需求釋放進一步延后。從沿海六大電廠日耗數據來看,受復工緩慢影響,日耗農歷同比下降30萬噸/天左右,未見明顯回升跡象。而隨著天氣轉暖,居民取暖用電減少,當前日耗環比春節日耗仍下降5.7萬噸/天,反映出下游實際開工情況并不理想。
從庫存數據分析,楊潔認為,在政策壓力下,秦皇島庫存于2月初跌破400萬噸后被強制拉升至500萬噸左右,北港整體庫存也于2月13日見底回升,截至2月18日,庫存合計1513萬噸,環比2月13日提升72萬噸。沿海電廠庫存則保持在1700萬噸以上,在當前低日耗下,農歷同比仍高出20萬噸。部分電廠將庫存前置于二港,導致長江口部分港口基本處于滿庫狀態,華南港口庫存也處于爆滿狀態。因此,沿海電廠3—4月淡季期間實際采購需求較為低迷。
總體而言,供應恢復好于需求回升,供求再次出現錯配。楊潔表示,供給端在政策要求下,出現邊際增量,且坑口市場相對集中,國有性質煤礦起到中流砥柱,民營煤礦緩步跟進,復產預期相對較好,產量釋放的作用較快。而需求端,受各地政策不一,員工硬性隔離要求等影響,下游實際負荷回升緩慢。同時,加上電廠在春節前期為節后復工提前采購了部分內貿煤以及進口煤,在日耗恢復并不理想的情況下,庫存開始累積。
他認為,目前來看,下游需求低迷明顯壓制港口市場價格的上漲力度,部分貿易商報價開始松動,但基于北港市場煤量仍較為吃緊,北港市場表現較為堅挺。預計在政策推動下,上游市場的恢復將會逐步改善北港供給緊缺的狀況,對于北港庫存情況存在利空效應,短期價格上漲乏力,大概率平穩運行,但進入3月中旬后,沿海市場價格將逐步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