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煤炭上游生產企業的影響基本消除,但下游需求較往年同期水平仍有較大差距。不過,煤灰市場利多因素逐漸顯現,且有長協機制托底,不宜過度看空。
近期,多空因素交織,動力煤價格跌幅有所放緩。不過,需求復蘇不及預期,且國際市場跌跌不休,動力煤價格依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疫情影響基本消除
目前,煤炭行業開工率低迷情況已經有所好轉,特別是大型煤炭企業恢復滿負荷生產。據中國煤炭市場網數據顯示,其檢測的晉陜蒙地區樣本煤礦(總產能15.5億噸,約占三地總產能70%)產能利用率為82.7%,已經接近往年同期水平。產區供應持續增加,坑口報價回落,部分地區煤價已經跌至2019年年底水平,疊加過路費減免、原油大跌導致成品油價格下挫,且鐵路外運成本以及港口港雜費用降低,貿易商可操作空間加大,產區外運形勢向好,進一步保證下水煤貨源供應充足。
不過,2月以來,山東、云南以及河南等地煤礦安全事故多發。近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召開的進一步加強當前復工復產安全生產工作視頻會議強調,要緊盯高瓦斯、沖擊地壓、大班次煤礦和“頭頂庫”尾礦庫等高危風險,加強安全防范,嚴守安全底線,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隨著安監檢查的跟進,煤炭安全生產意識更為濃厚,加之連續下挫的煤價將對煤炭生產形成一定的抑制,礦方有主動減產的可能。
進口限制逐漸升級
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1—2月煤炭進口量6806萬噸,同比增長33%。進口量迅猛增長,透支進口額度。近期,進口政策逐漸收緊,大型發電集團進口額度較去年減少了二成至三成,部分地方電廠額度減少近一半。近日,新沙海關口頭通知,3月16日后到港的船禁止卸新沙,因為截至3月16日統計的新沙進口煤申報數額已經達到海關年前規定的650萬噸額度。后續監管政策是否調整等待海關通知。
不過,目前南方電廠受庫存限制,采購進口煤并不積極,且北上采購也未有明顯增加。短期來看,進口限制對市場影響有限。但是,隨著南方鋼鐵、水泥企業逐漸恢復生產,此前主要以進口煤為原料的工業企業將受到沖擊,或不得不加大對產區煤炭的采購。進口端潛在利多因素能否發揮提振作用,具體還需關注疫情過后工業企業的生產動態。
需求復蘇不及預期
盡管多省份公布了年度投資計劃,新基建投資預期加速,且央行定向降準,意在改善疫情對國內經濟的沖擊,恢復企業正常生產秩序。不過,從電廠反饋的數據來看,需求端復蘇并不樂觀。截至3月17日,沿海六大電廠煤炭日耗51.82萬噸,日耗在50萬噸上方有所反復,同比偏低超過20%;3月上旬,全國重點電廠煤炭日耗亦偏低超過14%。需求端表現不及預期,對市場形成較大壓力,并且,在下游高庫存未出現明顯消耗之際,需求端很難帶來利多提振。后期,隨著取暖用電需求的落幕,煤炭消費重點關注工業用電需求。
綜合來看,疫情對煤炭上游生產企業的影響基本消除,但下游需求較往年同期水平仍有較大差距,供應寬松,動力煤價格振蕩偏弱,主力合約正在試探前低535元/噸附近支撐。不過,利多因素逐漸顯現,且有長協機制托底,不宜過度看空。中期來看,等待利多因素的進一步發酵,特別是關注工業需求復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