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在全員算賬經營的濃厚氛圍下,寶武馬鋼煉鐵總廠高爐二分廠爐前作業區扎根現場算細賬、算好賬,在保證設備長周期穩定運行的基礎上,通過小改小革深化技術降本,取得了很好效果。5月份,A高爐擺動流嘴完成了技術革新,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自2022年底大修之后,該廠A高爐擺動流嘴通鐵量降低。在受鐵水與非受鐵水狀態下,擺動流嘴日常溫差可達到600℃。忽冷忽熱促使擺動流嘴工作層與鋼殼之間出現“拔縫”、產生空隙,流入“拔縫”的空氣加速了工作層氧化,嚴重影響擺動流嘴的使用壽命。
A高爐有兩個鐵口出鐵,單鐵口日通鐵量在5000噸左右,擺動流嘴設計通鐵量為5萬噸,因此擺動流嘴投用10天就得修補。擺動流嘴維修過程復雜、要求嚴格,從解體到投用至少需要7天時間,修補完就要馬上投用,時間非常緊迫。擺動流嘴每修補一次需要8袋左右澆注料,一袋澆筑料成本在九千元左右,成本壓力著實不小。
為了延長擺動流嘴使用壽命,A高爐爐前技術攻關小組集思廣益,經過多次總結、梳理與探討,拿出了技術方案。在擺動流嘴鋼殼上檐口,焊接一塊寬250mm、厚度20mm的封板,然后再澆筑擺動流嘴耐材,阻止空氣流入。
該廠高爐二分廠廠長凌明生告訴我們:“生產實驗表明,在出鐵一個多星期后,技改后的擺動流嘴未出現異常情況。我們分廠繼續跟蹤了技改后的擺動流嘴通鐵量數據,到使用周期結束,技改后的擺動流嘴通鐵量都穩定在9萬噸左右,成效非常明顯。”
從擺動流嘴的使用成本來看,改造之前每月需要澆筑3次,總計成本需要21.6萬元;改造之后,平均每月澆筑1.7次左右,總計成本需要9.36萬元,每年可為企業節約成本146萬多元。 (馬昭斌 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