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陜鋼龍鋼公司軋鋼廠通過創條件,解難題,找方法,抓執行,從提升檢斤、檢尺成材率兩方面入手,全面開展對標指標攻關活動,成效顯著。目前棒線材成材率可達到101.60%以上,較上半年提升0.2%以上。
對標學習找差距
為持續挖潛鋼后效益,該單位圍繞降本增效及指標攻關兩大核心,全面開展對標提升工作。特別是在成材率提升方面,通過與行業先進對標,發現分廠內部在負公差控制、鋼坯重量穩定率、過程切損、加熱燒損等方面均有提升空間,通過汲取同行業先進經驗,改進工作思路,特別在指標運行狀況和生產過程細節控制方面,強化責任落實,真正將取來的“真經”用活用好,確保對標效益快速轉化。
抓源頭添措施
鋼坯定重是影響軋鋼的關鍵指標之一。該單位通過重點關注鋼材定重合格率,一方面按全倍尺標注重新優化各規格坯料定重,并根據生產指標控制實際情況,適當進行糾偏調整,確保坯材轉化實現“顆粒歸倉”;另一方面積極與煉鋼溝通,內部制定三級定重稱重預警反饋機制,由當班調度、生產技術科科長、主管廠長分級落實,特別是中夜班稱重異常情況,可直接反饋給夜班值班處級予以協調解決,用好管理手段,實現鋼坯定重率穩步提升。
智能監控促生產
為進一步提升過程控制精度,該單位結合前期軋制調整經驗,在軋線創新應用了負公差在線檢測系統。智能系統應用后,第一時間傳達出最為準確的信息,軋線調整工可及時掌握尾料長度、實時公差信息并及時補差調整,進一步強化鋼材負差控制的可追溯性。同時,在智能應用的輔助下,持續開展負差窄區間控制攻關,進一步明確負偏差控制思路和調整方法,使得三切分軋制負差率提升0.2%以上,負差穩定率提升12%以上。
工藝優化破瓶頸
為實現指標攻關的全工序覆蓋,該單位在摸索工藝特點的基礎上,從入爐到入庫全流程進行工藝優化。在降低燒損方面,通過合理調整空燃比、爐壓,權衡控制鋼坯加熱溫度及加熱質量,進一步降低氧化燒損,為生產順行創造前提條件;在降低切損方面,以優化倍尺為基礎,重新核定過程剪切長度標準,提高剪切精度,進一步降低飛剪、冷剪剪切浪費,提升實際成材率;在軋機裝配方面,進一步開展提升軋機裝配質量攻關,嚴禁出現軋機搖頭、竄輥、燒軸承等質量問題影響生產。(杜婕 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