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樊三彩 報道
記者 顧學超 攝影
感動,在心中蕩漾;驕傲,在血液流淌;淚水,浸濕眼眶……
11月27日,在紀錄片《鋼鐵脊梁》首播座談會現場,一場場發言、一聲聲感謝、數度哽咽的老鋼鐵人、《鋼鐵脊梁》3個故事片的播放,將座談會的氣氛不斷推向高潮。
![](./W020211207355750020959.jpg)
圖為座談會觀影現場
《鋼鐵脊梁》紀錄片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鋼鐵脊梁》攝制組和中國冶金報社項目組歷時9個多月,深入50多家企業,克服疫情重重影響,以“生命完成使命”的心血之作。現在,它向我們走來了。
淵源·脊梁
為什么取名叫《鋼鐵脊梁》?
“在這個世界上,一切有力量、有高度的現代建筑和人工物體,無一不是鋼鐵的杰作,是鋼鐵支撐起這個世界,也是鋼鐵改變了這個世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這樣詮釋“鋼鐵脊梁”的本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評論部主任陳紅兵則專門查詢了鋼鐵和中國脊梁的歷史淵源。原來,“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西周青銅器何尊上,而這兩個字便是冶煉技術留給中國最早的文化遺產,也為“鋼鐵脊梁”提供了最原始最有力的歷史遵循。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鋼企視察,高度肯定鋼鐵行業的貢獻,提出“企業發展,鋼鐵掛帥”,讓廣大鋼鐵人備受鼓舞。
何為“脊梁”?這便是。偉業鑄就、歷史定位、國家肯定。
![](./W020211207355750030065.jpg)
圖為座談會現場一角
在一次次艱難困苦中毅然奮起,在一個個關鍵歷史關頭扛起大旗,一代代鋼鐵人、每一家鋼鐵企業都盡心竭力為鑄就共和國的“鋼鐵脊梁”添磚加瓦。這其中,既有從無法生產出一塊符合要求的汽車板到成為中國第一大汽車板生產商的億噸寶武,又有支援、包建20余個大型鋼企、13個省市冶金工業建設的鞍鋼,也有企業發展從“軋鋼車間”到“世界500強”、產品結構從“基礎鋼材”到“優特精尖”、環境保護從“粗放生產”到“綠色發展”的沙鋼,還有從創業之初的小軋鋼廠到成為國家4A級景區的德龍鋼鐵、因混改而煥然一新的新天鋼……正是這樣矢志奮斗的鋼鐵企業、勵精圖治的鋼鐵人書寫了熠熠奪目的“鋼鐵脊梁”4個大字。
“鋼鐵脊梁,名副其實,當之無愧。”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第一屆會長吳溪淳慷慨之言,一語中的。
使命·心血
“《鋼鐵脊梁》紀錄片是中宣部下達的任務,既是下達給央視的,也是下達給行業的,是重要的政治任務,要完成好并抓緊推進。”何文波對拍攝好《鋼鐵脊梁》紀錄片高度重視,先后做出兩次批示,多次強調以上內容。
廣大鋼協會員企業將紀錄片的拍攝視作光榮的重大政治任務、行業大事,從講政治的高度鼎力支持、積極參與。在首鋼水鋼,鞍鋼包建水鋼總指揮長、年逾80歲的老鋼鐵人黃震澤,慷慨激昂講述他們從鞍鋼趕赴六盤水支援水鋼建設的故事;在遼寧鞍山,經鞍鋼工作人員聯系,孟泰大女兒孟慶珍向前采組人員含淚講述了父親舍小義為大義建設鞍鋼的細節;在陜鋼龍鋼,長期對龍鋼進行設備維護的外部人員多次申請加入龍鋼黨組織,渴望加入這個溫暖的鋼鐵大家庭;在山西太鋼,“手撕鋼”團隊近距離講述“手撕鋼”研發細節,一群年輕人用一次次失敗、沮喪迎來了最終的勝利;等等。在鋼鐵企業的積極配合下,一顆顆歷史的“珍珠”被挖掘出來了。
在拍攝環節,央視攝制組和中國冶金報社項目組深入一線,穿過夏日的驕陽、寒冬的風雪,與朝陽共舞、同星光相攜,行走數萬公里,縱橫23個省市51家鋼鐵企業事業單位,扎根在車間、廠房、一線,只為捕捉到最動人的細節、最震撼的畫面。在山東濟南,工作人員被安排在隔離酒店與海外人員同住一樓;在酒鋼鏡鐵山礦,工作人員克服缺氧的影響走進礦山深處;在天津博邁科,工作人員上上下下近兩百米模塊多次,累到虛脫;在湛江鋼鐵,忍受南國烈日暴曬,只為拍攝最精彩的智能物流系統畫面……在拍攝過程中,企業為攝制人員的艱苦奮斗精神所感動而留下淚水,攝制人員為鋼鐵的巨大成就所震撼而激情澎湃。
![](./W020211207355750036088.jpg)
圖為座談會現場觀眾認真觀影
“鋼鐵,從被鍛造出來起,就在塑造我們的生活。沒有鋼鐵,中國就沒有3.8萬公里的高速鐵路,16萬公里的高速公路,就沒有240多個民航機場,不可能每年生產出2500萬輛汽車……”現場紀錄片的聲音縈繞耳畔、直抵內心,無數鋼鐵人淚目、哽咽,用汗水和淚水浸透過的“果實”格外“香甜”。
溫度·感動
“我們的外表樸素,我們的生活單純,我們卻有顆紅熱的心。”這是對歷經風雨的鋼鐵人最恰如其分的描述。凡走近鋼鐵、了解鋼鐵的人,無一不會為觸摸到它熱烈卻不灼手的溫度所感動。
“攝制組成員克服重重困難,行走數萬公里,深入多家鋼鐵企業一線,走訪故事的親歷者、見證者……”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屈秀麗代表鋼協黨委宣讀的《感謝信》中如是說。
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攝制組、導演組發現并了解到不一樣的鋼鐵,被鋼鐵的“溫暖”所折服。“經過300多個日日夜夜,我們真正觸摸到了中國鋼鐵的溫度。”陳紅兵道出了攝制組的心聲。
![](./W020211207355750039420.jpg)
圖為《鋼鐵脊梁》導演組
從現場播放的3個故事片段中,我們看到了為中國汽車板事業奮斗不息的寶鋼股份汽車板首席工程師鮑平。《鋼鐵脊梁》紀錄片總導演劉娜分享了鮑平一句令她印象深刻、頗具溫度的話:“始終有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希望能夠生產出更多又經濟又安全的汽車。每當想到這一點,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覺得能邁過去。”
《鋼鐵脊梁》第三集導演孫月分享了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帶給她的觸動:“在采訪沈文榮的時候,他說年輕的時候,連廠里機器固定用的鉚釘都沒有鋼鐵企業來生產,而現在國家的鋼鐵已經發展到這么大的規模,已經屹立在全世界第一的位置。”
從一度覺得鋼鐵工業是夕陽產業,到了解到鋼鐵行業綠色環保、智能制造等都走在工業領域前面,為中國鋼鐵業對中國經濟做出的貢獻感到自豪,劉娜對中國鋼鐵有了嶄新的認識。
![](./W020211207355750045771.jpg)
圖為劉娜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專訪
1萬多公里行程、9000多分鐘素材、每個故事10個版本、總稿100多萬字、一集45分鐘……這依然讓《鋼鐵脊梁》第五集導演李健感覺“沒有說夠、沒有說透”,用一首自創的對聯繼續表達——“用精純鋼鐵、塑民族脊梁,這條路有風有雨、有苦有甜,開先竭力,愿灑汗珠紅烈焰;拍奮斗史詩、寫英雄列傳,那群人可敬可親、可歌可泣,報國舍身,甘傾熱血慰初心”,在現場燃起滿滿的正能量,引爆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從第一次交流時“侃侃而談”讓老鋼鐵人嘆氣——“你對我們鋼鐵行業誤解太多了”,到現在心懷敬畏地說著“我不敢說我真的深刻理解了中國鋼鐵行業,但是我明白了為什么說中國鋼鐵行業正青春”,《鋼鐵脊梁》第六集導演孫凌云態度發生了大轉變。
《鋼鐵脊梁》是座溝通的橋梁,我們相信,它一定能夠激蕩起所有被鋼鐵支撐起美好生活的人們心中最柔軟的情感。
![](./W020211207355750040479.jpg)
圖為導演組、中國冶金報社部分成員在簽名墻前合影
風雨百年路,奮進新征程。新老鋼鐵人一句句鏗鏘的話語,既無比振奮人心,又激勵著我們繼續前進——
“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一定要在鋼鐵等基礎材料上下功夫。”
“敬畏自己的事業,做感動自己的事情。”
“讓中國鋼鐵的百年奮斗故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故事,在新征程中久久傳揚。”
…………
帶著所有鋼鐵人以及對鋼鐵充滿愛和希望的人的美好祝愿,中國鋼鐵人信心滿滿,昂首踏上新征程。我們定將全力以赴、不負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