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實習記者 趙萍 報道
今年初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供暖季和冬奧會期間限產、原燃料價格上漲造成生產成本上升、國際局勢突變、能耗雙控等因素的疊加影響,國內鋼材市場價格總體保持小幅上升態勢,3月、4月份中國鋼材價格指數(CSPI)升幅連續2個月收窄。進入5月份后,鋼價一改上升態勢,整體持續震蕩下行。緣何如此?我們從供需兩端找一下原因。
1月~4月份,鋼材市場整體呈現供需雙弱格局,尤其是3月~4月份受疫情的超預期影響,鋼價升幅出現收縮。從供給端來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前4個月,全國粗鋼產量、生鐵產量、鋼材產量分別同比下降10.3%、9.4%、5.9%,總體保持了產量繼續壓減態勢。從需求端來看,據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最新數據,1月~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速較1月~3月份回落2.5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降幅較1月~3月份擴大2.0個百分點。總體來看,宏觀經濟受疫情沖擊嚴重,下游用鋼行業整體表現低于預期。1 月~4 月份,全國粗鋼表觀消費量為3.24 億噸,同比下降9.0%。而原燃料價格的大漲(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監測,4月末,CIOPI進口鐵礦石價格為142.17美元/噸,較今年初上漲19.53%;煉焦煤價格比今年初上漲47.02%,焦炭價格比今年初上漲52.34%,廢鋼價格比今年初上漲10.29%)雖帶動鋼材價格有所上升(4月末,中國鋼材價格指數為140.02點,較今年初上升8.32點,升幅僅為6.32%),但鋼企利潤空間被持續壓縮。
進入5月份,隨著保通保暢政策在地方的逐步落地,鋼企復產趨勢明顯,市場呈現總體供強需弱格局。在產量方面,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估算,5月份(截止到5月中旬)全國粗鋼、生鐵、鋼材日均產量分別為315.50萬噸、261.79萬噸、393.46萬噸,均環比增長2%以上,以此計算相當于年產鋼量超過11.5億噸,顯然當前供給端釋放過快、過大。在供給端偏強的形勢下,需求端卻顯現弱勢。數據顯示,5月上旬社會庫存環比4月末、同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但重點統計鋼企庫存量自今年初以來整體呈波動上升態勢,2月上旬以來始終保持在1500萬噸以上,5月中旬重點統計鋼企鋼材庫存量為1997.74萬噸,接近2000萬噸關口,較4月底增長10.44%、同比增長36.46%。因此,需求端復產傳導性有所延后,再疊加成本端在政策持續發力下有所下降,導致了5月份鋼材價格下行。
可見,在總體保持產量壓減、受疫情超預期影響的情況下,鋼鐵行業成本高企、需求偏弱、盈利收縮的困局仍在延續。如何破局?綜合分析各方面情況可以看到,抓機遇重自律,實現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方能實現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當前機遇在哪里?
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和活力,無疑是我們穩市場的最大機遇。簡要地說,以下3個方面機遇不可錯過:
一是短期突發疫情正得到有效控制,受限的物流等有望快速恢復。部分地區如東北地區已在政府有關部門有序組織下復工復產,目前正全力恢復產能,搶抓訂單交付;長三角地區也有相關暢通貨運物流通道、采取措施加大港口基礎設施有效供給力度等政策出臺,有利于鋼企產銷正常化。
二是國家近期頻出政策穩工業經濟大盤,增強鋼鐵市場向好預期,刺激鋼材需求釋放。近段時間,國家穩增長政策頻出,從4月29日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全力擴大國內需求、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到5月17日工信部召開部分省市工業經濟形勢分析視頻會議明確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著力穩定工業基本盤,再到5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明確煤炭生產經營企業不得通過向關聯方轉售,再由關聯方大幅度提高價格出售煤炭等,這一系列涉及鋼鐵上下游的穩增長政策為穩鋼市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是統一大市場帶來新一輪發展機遇。4月10日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要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也給鋼鐵行業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品結構、提高自身競爭力帶來了機遇。
如何抓住機遇?
首先,要客觀認識當前的形勢,敏銳研判市場,科學理性決策。5月25日,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講話中指出,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來,就業、工業生產、用電貨運等指標明顯走低,困難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沖擊時還大。疫情的沖擊,加之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下行壓力,要求我們必須保持頭腦清醒,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在各種超預期變化面前既不盲目樂觀,又不盲目悲觀。未來,隨著復工復產加速推進,國內鋼材消費情況會有所改善,但鋼鐵需求的階段性變化、區域性變化、品種結構變化及鋼材價格走勢等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鋼企要在做好供需動態平衡方面下大力氣,把握好生產節奏、合理控制企業鋼材庫存。
其次,要堅持講信用、重自律、守規矩。市場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以契約為基礎的信用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對行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不僅涉及自身的發展,而且還有外部形象的塑造,尤其是在當前多種超預期、不確定因素影響下的鋼材市場,鋼企和上下游企業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鋼企應抓住這個塑造“守信鋼鐵”形象的機會,與合作伙伴同呼吸共命運,攜手共渡難關,這樣才能在任何突發風險來臨時,無懼風雨、勇立潮頭。
最后,要堅持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創新的辦法解難題克難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升級傳統需求,培育新興需求,激發潛在需求,進一步夯實和做強內需市場。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正是行業養精蓄銳、奮起攀登的機遇期。鋼企要繼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加強與科研院所、高校等研究單位和下游用戶等需求單位的三方合作,打造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引領創造新需求,進一步推動消費升級。
李克強總理深刻指出,各部門在穩經濟大盤這個大局面前都有責任,要有更強的緊迫感。因此,鋼鐵行業要始終堅持穩增長目標不動搖,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繼續發揮好國民經濟“壓艙石”“穩定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