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獲悉,自2016年國家《新材料發展指南》和《云南省“十三五”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及施工圖發布執行以來,全省新材料產業迅速發展,產業鏈進一步延伸,集群化發展優勢凸顯。2018年,貴金屬主營業務收入達227.5億元,同比增長37.5%,電子錫焊料、錫基催化材料、高純銦等新材料實現產值47億元。全省新材料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市場應用步伐明顯加快,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斷增強,產業體系逐步完善。
目前,全省優勢新材料產業已融入國家發展戰略,貴金屬、液態金屬、鈦新材料進入國家《新材料發展指南》重點方向和任務。其中,貴金屬前驅體材料產業化和納米液態金屬熱界面材料技改項目,共獲得國家6929萬元專項資金支持;液態金屬新材料獲得國家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
稀貴金屬新材料多項裝備制造、再生資源利用技術與裝備達到或領先世界先進水平,電子錫焊料、錫基催化材料、高純銦等新材料快速產業化,實現產值47億元,“中國綠色新鈦谷”低成本高耐蝕鈦合金系列產品產銷量全國第一。
液態金屬納米電子漿料、導電膠、低溫焊料等10余個新產品完成研發,建成液態金屬200噸原液、電子油墨、導熱膏片、5000套3D打印機生產線,資產總額達到10億元,前沿先進新材料產業集群化發展步伐加快。目前,全省已建成紅外熱成像全產業鏈,打造鍺光電子新材料產業集群。
成立推進水電硅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印發工作方案和施工圖,6個項目建成投產,8個項目啟動建設,全省已形成單晶硅4.7萬噸及9GW切片產能,歷史性生產單晶硅2.57萬噸,綠色能源新材料產業呈現出新的增長極。鋁材加工系列項目相繼啟動建成,5萬噸超薄鋁箔項目投產,全年生產鋁材47.8萬噸,同比增長18.4%。同時,命名授牌保山、麗江、楚雄、曲靖4個硅材加工示范基地,水電硅材加工一體化產業集群發展空間格局基本形成。
當前,云南新材料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支撐服務各行業產業創新發展的研發應用公共平臺較少,產業配套政策缺失。2019年,全省新材料產業將遵循“需求牽引、戰略導向、創新驅動、產用結合”原則,重點推進新材料創新平臺建設和人才引培工作,推進新材料產業發展和產品應用同國家戰略和目標市場的精準對接,引導傳統基礎材料向實用性材料及應用產業延伸發展,著力新材料產業化、集群化建設和布局,培育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